最近两年的河蟹产业市场下滑,北方河蟹大眼幼体供大于求,造成很多苗种企业亏损;南方成蟹养殖疾病不断发生,特别是今年“水瘪子”病非常严重,河蟹由于水肿等原因造成成蟹产量大面积减产。有些河蟹产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一行业失去信心,认为河蟹产业前景不好,有心转行从事别的产业。针对这一问题,水产前沿对本产业前景做了分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国河蟹主要分布于三大水系,分别是长江、辽河和瓯江水系,长江水系河蟹产量最大,江苏省是河蟹的主产区。随着河蟹养殖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江苏河蟹产业暴漏出了一系列问题:种质复杂、养殖品系退化;苗种乱象丛生,品牌苗种尚未形成;疾病防控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多年来部分河蟹育苗和养殖单位采用小规格的亲本进行人工育苗,近亲繁殖和不同水系支间的盲目引种等原因,造成河蟹种质退化、规格变小,加上河蟹育苗门槛较低,蟹苗行业良莠不齐。
良种选育是河蟹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到2015年底,国内相关单位已经培育出并通过国家水产良种委员会审定的河蟹新品种有4个,分别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长江1#和长江2#”、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光合1#”以及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江海21#”,但是庞大的产业规模与巨大的苗种需求相比,河蟹的良种数量太少,对产业的贡献也较小。
针对上述问题,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也为河蟹良种选育孜孜不倦地奋斗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金康达、通威、澳华、天邦、好润、上海三智等企业都在涉及河蟹苗种行业,甚至产业链。天邦和通威推广“长江1#”和“长江2#”;澳华集团和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推广“申江1#”和“申江2#”,分别为早熟品系和晚熟品系。有些企业没有透漏苗种种源,但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江苏好润、上海三智、江苏金康达等。尽管当前河蟹苗种行业还比较分散,但是近年来随着科研力量的加强,以及大型企业的资本投入,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形式,苗种行业将趋向于规模化发展,随着信息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信用成本也会越来越高。2016年会是中国螃蟹淘汰元年,无论是苗种、养殖、饲料、动保、流通、电商都是一场淘汰赛,未来2-3年将形成品牌苗市场。
我们公司以李董为首的领导层也是高瞻远瞩,早就意识到种质资源优化对未来河蟹产业的影响,从2005年开始聘请国外的专家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我们已经成功培育出河蟹新品种“光合1#”,目前正在推广。今年我们公司销售的大眼幼体主要是光合1#,经过科普惠农对养殖户的养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是光合1#苗种的优势非常明显。厦门利洋公司基本上和我们确立了合作关系,利用他们在全国的销售网络,做“光合1#”蟹苗的推广工作,只要我们苗种质量可靠,还会要更多的企业加盟我们河蟹产业,所以,经过品牌优化以后,我们的河蟹产业还会迎来辉煌时代,目前我们只要坚持住,就一定能够等到这一天的到来。